快过年了,前几天看到一个很有趣的观点:
我们之所以觉得年味越来越淡,是因为我们在过年期间承担的角色变了;
从感受年味的孩子,接替父辈,成为了制造年味的大人。
时移世异,年不再是儿时的年,只有春晚是唯一固定不变的保留节目。
如今语言类节目花样越来越多,可几乎全是同一个套路。
闭眼就能预测到尽是被玩过的网络烂梗,最后再强行拔高上价值,刻意煽情一波。
虽然不知道受众是谁,但肯定不是每年被尬到脚趾抠地的我。
每当这时候,我就格外怀念一个人,前卫又先锋的赵丽蓉。
赵丽蓉小品《打工奇遇》
印象中,赵丽蓉的表演从没有甩出去不响的包袱,让人笑出眼泪的同时还能咂摸出点讽刺的韵味。
既接地气又不低俗,既好笑又有批判性。
记忆拉回到上世纪九十年代,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要属诞生过中国说唱启蒙之光“麻辣鸡丝”女士的《如此包装》。
《如此包装》的故事逻辑简单明了,就是一出老太太被黑心演艺公司忽悠,把评剧包装成rap的笑料。
“啥是rap?”
“就是外国快板儿!”
“春季里开花十四五六,六月六看谷秀啊春打六九头”
图源新浪微博@观察者网
赵丽蓉标志性的唐山口音再搭配上劲歌热舞,把评剧经典唱段唱成了全国人民张口就来的顺口溜儿。
而成就赵丽蓉的不仅是作品中放在明面上的好笑、洗脑,更多的是小品的内核放在20多年后的今天依旧不过时。
《如此包装》中一句“这么包装简直太难受”道出经纪公司骗取违约金、给流量明星造人设的现象。
原来娱乐圈这点破事,都是赵丽蓉早20年前就玩过的。
针砭时弊,才是赵丽蓉的作品最出彩之处。
以市井小人物为切口,以小见大去关注时代和社会转型带来的新老冲突;
无论是《打工奇遇》中一句“货真价实”对虚高物价、黑心商人的讽刺;
赵丽蓉小品《打工奇遇》
还是《英雄母亲的一天》中对形式主义、弄虚作假的批判。
赵丽蓉小品《英雄母亲的一天》
至今仍是值得思考的社会现象,其中所体现的矛盾,甚至在如今互联网加持下更加激烈。
重温赵丽蓉的经典作品,我才发现我们反感的并不是上价值的小品;
而是为了抬高价值而自我感动的本末倒置。
以前的小品造梗玩到全场飞起,现在的小品烂梗学得尬出天际。
这边春晚已经进入了最后的彩排期,而从后半年开始网友就没闲着。
前有逢押必中,被网友戏称让春晚导演汗流浃背的春晚小品押题大型节目;
“你是e人,我是i人,我们是相亲相ie家人。”
“只知道大米小米,哈基米是什么咪?”
“尊敬的公主请上车。”
近一年的网络热梗拼盘,算是被网友们二创玩明白了。
近年来春晚语言类节目逐渐僵化,这何尝不是群众对春晚的一种反讽?
还有通篇只有“饺子”两个字的二进制小品,成为了互联网最热门的整活词条。
“饺子饺子饺饺子”
“饺子饺子饺饺子”
“饺子!”
短短两个字,就能品出无数种公式化、模式化的小品剧情。
举个简单的例子,演员押韵出场、突然产生误会、穿插网络烂梗、爆发激烈争吵、莫名其妙煽情、化解矛盾、正能量升华结尾。
如果还嫌味不够冲,那么势必再加上一句几乎能“叫停二战”的:好了!
图源bilibili@双高胎
的确是抽象了点,但更抽象的是我们每个人都能看懂。
二进制小品完美整合了如今春晚小品的精髓,我们早已被毫无创新而言的“八股小品”荼毒至深。
写到这里,我想起1984年春晚上,马季的开山之作《宇宙牌香烟》。
同样操着唐山口音的马季,不仅自己在春晚舞台上抽烟,还给台下的观众散烟。
明里暗里讽刺无良商家暗箱操作,有句台词我至今印象深刻:
“这地方倒是挺漂亮的,就是有点返潮。”
“你说这打火机,他们也不顾质量,火苗子腾腾的,就是点不着一根烟。”
马季相声《宇宙牌香烟》(《一个推销员》)
你说这演喜剧,他们也不顾质量;
真金白银花得倒是蹭蹭的,就是换不来观众一声乐呵。
据说在小品播出后,有观众错过了表演特意打电话到总台,马季又在电话里专门为这位观众重新说了一遍。
不推不拒,和电视里演的一样情绪饱满。
如果说思想可以武装人,那么那个年代的喜剧演员才是当之无愧的人民艺术家。
曾经赵丽蓉、赵本山、陈佩斯等艺术家的作品会在春晚一年甚至若干年后,依旧被我们拿来反复回味;
就比如赵本山借开导一中奖就抽抽的范伟,来话疗全体观众:
“房子修得再好那是个临时住所,这个小盒才是你永久的家啊”
赵本山、高秀敏、范伟小品《心病》
而现在的春晚小品更像是套公式、模版化下的产物;
网络热梗仿佛成了春晚语言类节目的过审密码,但却不是收视保障。
食之无味,弃之可惜。
我们见证过春晚舞台上喜剧之王们的崛起与诸神黄昏,又怎么甘愿承受喜剧的寒冬;
既然我们吃得起满汉全席,为什么大过年的还要端一盘糠咽菜出来?
从前春晚上的小品、相声所展现的喜剧艺术在于润物细无声。
捧腹大笑过后是值得深思的社会现实,只有这样的作品才能够超越时代。
而赵丽蓉的作品中所塑造的老年人形象,也是现在节目中难以看到的视角。
《追星族》中试图理解孙女蔡明对偶像的奇妙迷恋的长辈;
赵丽蓉小品《追星族》
《打工奇遇》中挥着一张抹布,唱着“这酒怎么样?听我给你吹”的老太太;
《老将出马》中标准唐山伦敦音“点头yes,摇头no”的赵主任。
赵丽蓉小品《老将出马》
赵丽蓉的形象总是追逐流行、拥抱流行,却从不在流行中迷失;
她的作品也体现着老年人对新事物的接纳、包容与指正。
说到春晚语言类节目中的老年人视角,宋丹丹和赵本山饰演的白云黑土也值得一提。
朴实的农村大爷以及想拿点小腔调的小老太太,为春晚贡献过无数经典名场面。
也许很多人都忘了,那句“你大爷永远是你大爷”,就是出自黑土的台词。
赵本山、宋丹丹小品《小崔说事》
那时荧幕上的老年人形象是丰富多彩的,反观现在,大多老年人都是作品中矛盾的源头、无理取闹的机器,抑或是脸谱化的配角。
一直以来我都十分怀念那个艺术和文化都非常繁荣的年代。
想起列宁的一句话:“艺术属于人民,它必须深深扎根于广大劳动群众中的最底层,必须被群众了解和爱好。”
最有生命力的艺术是贴近人民生活的。
从前的春晚舞台就像喜剧的沃土,就如赵本山在《红高粱模特队》中的台词:“只要撒种啥都往上结。”
不知从何时开始,百花齐放没有了,取而代之的文化上的装腔作势,艺术上的弄虚作假。
说是时代的悲哀倒也不至于,但春晚舞台上的语言节目的确已经成为绝唱;
赵丽蓉老师离开我们20多年,但她、他们带来的欢笑却从未走远。
图源易立竞专访陈佩斯
参考文献以及视频资料:
1、春晚顶流、嘻哈教母,赵丽蓉给中国喜剧带来了什么?bilibili@斑鸠鸭
2、赵丽蓉去世20年,我们还是追不上她前卫的脚步 bilibili@Vista看天下
封面图、头图来源:豆瓣